查看原文
其他

明明可以流芳百世,可他偏偏选择做了一名奸臣(上)

云潇 中国国家历史 2021-06-14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2875字 | 阅读需5分钟

这位唐朝第一奸相,实际上除了“奸滑”,其实他还有“能臣”的一面。


李林甫(683年-753年),唐朝宗室、宰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右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连续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关于这位宰相,他留给后世的故事,除了“口蜜腹剑”的典故,还有“弄獐宰相”的笑话,甚至被冠之以“唐朝第一奸相”的称谓,这些都是他留给后人最深刻的印象。但翻开历史尘封的卷册,我们却意外地发现,这位唐朝第一奸相,实际上除了“奸滑”,其实他还有“能臣”的一面,但一般人常忽略了他这一面,原因为何呢?

 
李林甫

1


一、依法治国的“铁腕宰相”



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虽然嫉贤妒能、排除异己是他施政中最大的弊病,但他尊重和敬畏法律,却是人尽皆知的事实,这一点在网剧《长安十二时辰》中也有多次提及。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林九郎(李林甫)

此外,他还制定法律,完善制度。比如,李林甫先后召集一批政法官员,进行法律条文的大修订,还领衔完成了名闻天下的行政法典—《唐六典》,使得法律条文更系统化、规范化,操作起来也更简洁方便,并很快得到了全面贯彻,成为当时唯一的法律准绳。

《唐六典》
《太平广记》(四库全书本)

这次法典的修订具备跨时代的意义,《剑桥中国隋唐史》评价说:“这次修订法律是唐代最后一次试图提供包括在令和式中的标准化的、全国一致的行政法规活动。”而且其中的很多原则符合了时代发展特色,对于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新修法典中的发令一直沿用至十四世纪的元朝时期,充分说明该法典具有权威性。

严格意义上来讲,李林甫其实应该算是一名“法家”能臣,他对当时的法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这些法律制度直到今天都还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唐朝的法律条例有7040条,其中李林甫修改的就有3432条,这难道不是李林甫对唐朝法律制度做出的贡献吗?同时,他在施政时显得很谨慎、依章法办事,《旧唐书》评价:“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基本承认他是一个铁腕的能干宰相。

1


二、不为人知的改革家李林甫



李林甫作为一个有很强能力的宰相,他还有志于改革变法图强,比如他先后进行了税收、财政和军制改革,每项改革几乎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比如于税收改革方面,在开元二十五年,李林甫颁布了新的田令,提高了户税和地税在税收当中的比例。开始由“以人头为本,以人身为本”向“以资产为本”的方向转变税收政策。针对当时土地兼并的问题,让土地多的人,多承担一些税收,可以说是较为公平的做法。

同时,李林甫针对朝廷的财政制度混乱、数额名不副实等问题,召集人手编成《长行旨符》颁布施行,使得大唐的财政状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不仅节省了大量行政成本,也给了地方上一定的税收自由权,有效扩大了政府可征税范围。《剑桥中国隋唐史》认为:“这显然是行政合理化的一个重大步骤,它使帝国的财政制度更紧密地切合地方实际情况。它还是一大创新,因为政府悄悄地放弃了要求税率和劳役以及财政管理实施细则全国一致的总原则。”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李林甫还主持了军制改革,推行募兵制取代府兵制,为国家募兵提高了效率、节省了财政成本。但是募兵制加强了边镇的军队,而中央的兵力反而空虚了,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逐渐形成,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另外一个是改革漕运。就是让更多南方的物资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这个和长安在政治上的花销越来越大也是有关系的。可能最早从高宗武则天开始,关中本身的物资已经不能维持长安城的开销了,要不断从南方输送物资进入长安。如何能够快速、大量地把南方的粮食布帛输送到长安,成为高宗武后开始一直贯穿整个唐王朝的经济问题。
 
正是因为李林甫的改革善政,使得当时的国内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老百姓生活安定,所以在李林甫死后遭到清算时,时人为他申冤抱不平的不在少数,这也是对他做出贡献的一种大众认可了吧!总的来说,李林甫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充分体现,《旧唐书》和《新唐书》虽然对李林甫的为人颇有诟病,但也承认他的政治才能和显著的政绩。
 

1


三、究竟是不学无术还是诗画双绝?



李林甫留给后人的段子,除了“口蜜腹剑”,就是不学无术,在列举他不学无术的事例中,“弄獐宰相”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据说李林甫的小舅子生了个男孩,他去给小舅子贺喜,兴尽之时他大笔挥毫写下了“闻有弄麞之庆”几个大字,他的本意是想写“弄璋”,结果写了错别字,闹了个大笑话,就这个事说大不大,但就是这样一个小错误,竟然被传扬开了,一笑就是千年,几乎成为了他不学无术的铁证。当然,后来他还有个将“杕杜”当“杖杜”的笑话,同样如出一辙。

但仅仅因李林甫写错个把字,就证实他是不学无术之人,这个定论还是有失偏颇的,其实历史上一些大文学家也有过写错字的经历,怎么偏偏到了李林甫这里,就揪住他不放呢?像大诗人李白曾经在恒山写下了“壮观”两个字,其中的“壮”字多写了一个点,就被人吐槽过,可这也丝毫不影响他的“诗仙”地位啊!还有大文豪苏东坡在他的笔墨中留下“日啖荔支三百颗”,误将“荔枝”写作“荔支”,后人也并没当回事。
 
事实上,李林甫能当上宰相,虽然不是完全凭借他的学识有多么渊博,文采有多么出众,但如果就此认为他就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粗汉,那就大错特错了。史载,李林甫能诗文,工丹青。《全唐诗》收录李林甫诗作3首,《全唐文》收录其文章4篇,应该说他还是有文采的。他写诗给张九龄,自述“揆予秉孤直,虚薄忝文章”,张九龄赞其所作“忽听金华作,诚如玉律调”(《张子寿文集》卷二)。高适赞他“兴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留上李右相》),前句说他品味高雅,后句夸他绘画水平高。《历代名画记》作者张彦远对李林甫的画作感叹“曾见其画迹甚佳,山水小类李中舍”,说他的绘画风格接近大画家李思训,这是何等赞誉,一般人自此应该能明白。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李林甫作,徐浩书

所以,关于李林甫不学无术的说法,只要稍加琢磨,就能轻易识破这个伪命题。李林甫之所以会留下不好的名声,恐怕主要还是跟政敌对他的恶意攻击有关,因为在他当宰相期间,确实嫉贤妒能排挤了很多有才学之人,比如杜甫就是一个明证,理所当然地,在一些文人的口诛笔伐下,李林甫就此沦落成为一个不学无术的“弄獐宰相”。 
- 未完待续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历年合辑!


下单送馆藏图书一本!

· 有一种爱叫做在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热文推荐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


最先打醒中国的,并不是海湾战争,而是一场持续11分半的战斗


一个74岁,一个78岁,两位高龄美国总统候选人假如“那个”了,咋办?


新疆为什么叫“新”疆(上)


血战睢阳:大唐壮烈的历史悲剧


新疆为什么叫“新”疆(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